中国教育在线:杭电下沙校区四季如油画 校园美化有这些杭电人在行动

来源:文一公司时间:2023-02-13 08:43:54浏览次数:80作者:

  中国教育在线浙江站讯 (记者 占尘雪 通讯员 程振伟 王术海)最近,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下沙校区行政楼北边的水杉林成功吸引了诸多摄影爱好者的注意。沉郁的橙红色,在严冬下倔强傲立,撑起颜色逐渐单调的冬日里的“大片火热”。而在杭电物业服务中心高级技师陈健眼中,冬日的水杉林,“是意外的收获”。原来,这里还被调侃为“五毛园”。


  盐碱地上“做文章”

  杭电当初从文一校区搬到下沙时,校区建设者考虑到下沙多是滩涂,也就是俗称的盐碱地,为此颇费思量。一般来说,盐碱地适合种植草类植物,比如西瓜、草莓。下沙的西瓜远近闻名,就是此种道理,杭电教学区东南角科技馆,曾经就是一片西瓜地。然而,如今行政楼后方的水杉林,在冬日里直破云霄,好一片生机勃勃。

  据了解,这里是校区初建时预留的空间。“五毛园”这一名称系由后勤购买水杉树苗而来,也就是当初每棵水杉树五毛钱。盐碱地土质下,高大的树木相对难以种植。周边很多高校种植的树,好比是黄毛丫头,树枝病态,树叶凋零。而杭电这里的水杉林却得益于学校建设时期堆积的陈土。建设校园时,陈土没有外运是为了节省成本。想不到变废为宝,陈土却培育了树木的成长。如今小树长成栋梁,错落有致,还成了冬日里的网红树林。

  陈健于2002年进入杭电。从入校到如今一直从事绿化工作。在他看来,“五毛园”成栋梁,正是学校绿化园林建设的缩影。“你看看,教学区靠东主干道,到了冬天,沿途上的有些树,长得有些蔫,不容易啊,盐碱地有的地方几乎没有土壤,甚至可能是石头。现在校园里整体绿化越来越好。背后是一代代人的辛勤耕耘。”而关于部分同学对其气味深恶痛绝的石楠花,陈健说要看到当初校园规划者的良苦用心。“石楠花适合长在盐碱地上,若是其它植物,可能也就长得蔫蔫的。”

  从绿化到“彩化”

  杭电原党委副书记、退休老教师陈定国,现在还保留着经常来下沙校区摄影、拍短视频的习惯。在他看来,学校当初的绿化观念,促成了如今的“网红校园”的形成。

  “以前我们叫绿化,就是注重绿色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现在随着人们审美观念的转变和短视频的流行,园林建设更注重彩化加美化。”陈定国说。

  热爱摄影和关注杭电视频号的人都知道,一年四季,杭电校园可谓将“彩色”发挥到了极致。春天的红梅、晚樱、玉兰,再晚一些是紫藤,接着是校园里诸如香泡、橘子、火柿挂满枝头。到了秋天,南大门附近科技馆前的银杏林,和学林街上的红枫,屡屡成为师生摄影作品和下沙市民短视频里的主角。

  在陈健看来,以往的绿化理念,是注重“局部园林化和绿色化”,“比如说一个狭小的区域,以往是一年四季都要有绿色,这就要求搭配各种花、草、树。如今随着无人机航拍技术的发展,人们希望把美用短视频呈现出来。各种红色、黄色、橙色随季节变化交替成为主角。连片、规模化布局,更符合当下园林审美的需求。”

  “过去叫绿化,现在人们更注重园林建设规划中‘人的参与性’,美要代入人们的生活之中,注重交互性,所谓的网红景点,就是要经得起无人机航拍的考验。规模化的颜色,很吸人眼球,也便于短视频传播。”杭电后勤部门负责人林浩告诉记者。

  记者还了解到,杭电下沙教学区与生活区中间的学林街的“枫香大道”、科技馆前的银杏林、月牙湖边的紫藤、行政楼北边的水杉林,因为其“彩化”特征,已经成为特定季节师生和毕业生、市民打卡圣地。“从绿色校园到彩化校园,连片规模化的色彩的元素,正是接下来我们园林建设工作的方向,希望打造更多的网红景点。”陈健表示。

  据陈健介绍,校园里学生在学校的时间有季节性,像冬天学生放寒假后,校园里有些景点的彰显性没有平常那么好,但质量其实也很高,而很多师生甚至没注意到这里的大片梅花。“比如教学区8教前小道的红梅,总共有好几十棵,也是成片规模化的,短视频拍起来,甚是看。可是因为学生放假,基本无人问津,我们也希望通过短视频呈现,让放假时学生能‘云上赏梅’,让这片梅,给师生带来精神愉悦。”

  师生走进“画”中

  刚刚过去的学期,杭电学生中,有一门课火了。它就是“校园劳动课”。原来,杭电物业中心,把校园里的绿化、物业维护等工作,进行拆解,形成除草、耕种、收获等劳动模块,定期在校园里发布。结果发现,“主动报名劳动的学生很多”。

  “我们是把劳动教育与校园绿化、美化结合。校园变成什么样子,由师生亲手来实现,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还能形成主人翁的意识。”陈健表示。

  如今随着摄影摄像、短视频文化的兴起,不少学生对校园里的一草一木一花一树,甚至比老师都熟悉。他们把参加劳动看作是一件很有趣的事。“上学期,我报名了星期三下午的水杉林清扫垃圾志愿劳动,进了行政楼后面的水杉林,没想到那么大,里面的风景还真不错,之前从没想到进去过。我们把里面的垃圾清理了,环境更好了,以后会有更多的同学到这个网红地打卡、拍摄。”自动化学院卞文杰同学说。

  在陈健看来,校园园林乃至任何一条小道,都要用美的视角去经营打造,可以将其与大学生美育、劳育结合,以趣味性的劳动模块形式,吸引更多大学生亲身参与,实现环境育人的功能。

  目前,陈健和他的绿化团队正在致力“校园彩化行动”。将红、黄、紫等元素,与学生文化活动深度结合。

  “比如生活区的藤廊,学生自发在这里开藤廊音乐会,现在已经成了文化品牌。那么,休读园的花房,可以与艺术设计学生的写生油画结合;科技馆前的银杏小道,可以与学生中越来越热的短视频文化节结合;生活区的小树林,可以与网红课爬树课结合。校园里彩色如画,师生通过亲身参与走进画中,这样的尝试,能很好地融入学校大育人格局。”陈健告诉记者。

  (责任编辑 余新花 赵洪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