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外寒气逼人,冷风刺骨;屋内暖意融融,宛如春天……
这个冬天,住在下沙、文一校区学生公寓里的不少学生,再也不用为学校禁止使用违章电器,而被窝冰冷难以入睡烦心了,学校斥资近900万元,对生活区的电力进行了增容,对学生公寓空调安装线路进行了改造,目前已完成学生公寓空调安装1300余台,惠及学生6500余人。
2011年,学校将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坚持以师生员工为本,切实维护师生员工的根本利益,最大限度地为他们的成长与发展提供服务。学校重视为师生员工办实事,从医、食、住、行、安等方面,推出一系列措施,努力提高师生的满意度和幸福感,积极构建和谐平安校园。
保障和改善民生,就是要让师生员工住得更舒心,吃得更安心。
这一年,学校对五个生活区块的学生寝室全部开放了空调安装,并为企编员工集体宿舍安装了空调,让他们住得更加舒适;加强对食品卫生安全、食堂菜价的监督管理,针对物价持续上涨、劳动用工成本不断增加的情况,通过降低采购成本、调整菜式等多项措施,确保食堂饭菜价格、质量稳定,让师生员工吃得放心和实惠;继续推出平价水果出售、爱心菜(特价菜)供应、饮水机和电风扇清洗、便民维修、家政保洁等服务项目,极大地方便了师生。
保障和改善民生,就是要助困救急,排忧解难。
这一年,学校积极落实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在省内率先设立了每年100万元的新生助学金,通过发放各类奖助学金和学生临时伙食补贴、协助学生办理助学贷款、设立勤工助学岗位,发放勤工助学工资等形式,有效地缓解了困难学生的经济压力,《中国教育报》对此给予专题报道。学校还积极探索发展型资助模式,推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体育裁判员”培训模式,实现了勤工助学岗位增加、经济困难学生实用技能增强、群众性体育活动丰富多彩的“三赢”局面;及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对学生反映较普遍的问题做到及时沟通、及时解决,并通过咨询服务、新生心理健康普查、老生日常行为问题排查等,对心理困难学生及时进行心理辅导和危机干预,效果明显。
生活困难教职工、青年教职工、离退休教职工也是学校重点关心的对象。这一年,学校继续开展“送温暖”活动,对因大病住院的教职工进行慰问,为困难教职工发放补助;与周边院校联合举办单身青年教工联谊活动,为单身教工牵线搭桥;积极与教育部门、中学、小学、幼儿园等单位联系,逐一上门为引进人才、青年教师解决子女入学问题;落实好离退休教职工的政治待遇和生活待遇,切实落实省委关于离休干部生活津补贴规范,全部补发了退休教职工校内生活补贴,让大家共享学校改革成果。
保障和改善民生,就是要让师生员工看病更容易,生活更健康。
这一年,学校一方面继续倡导“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科学生活理念,重新装修并启用了“教工之家”活动室,积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性文体活动;另一方面,将编外员工的医保由校内统筹改为参加杭州市医疗保险,购置了最新型的彩色B超机,邀请名老中医、专家来校为教职工进行健康咨询、膏方门诊,完成编外员工、毕业生、新生、教工体检,并将全校师生的全年医疗健康档案进行了数字化管理,为师生的健康保健提供了依据。
保障和改善民生,就是要为师生提供一个整洁、优美、安全的校园环境。
这一年,学校全面创建清洁校园,被评为杭州市打造“国内最清洁城市”示范点;以打造绿化“精品工程”为目标,持续做好植绿护绿和景点改造工作,春艳、夏荫、秋香、冬绿的校园景致特色日益显现。
这一年,学校继续通过各种渠道对师生员工进行安全知识教育,增加自我防范意识;创新治安防范模式,形成了强有力的安全防范体系;创新技防建设,进一步升级了“校巡通”,投入使用消防给水系统远程实时监测平台,研发了“消巡通”,为校园安保提供了新方法、新手段,为“平安校园”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
这一年,学校还在下沙校区新建改造33个多媒体教室,全部采用“插卡即用,拔卡即走”模式,通过网络可实现远程监控、IP对讲、防盗报警、统计维护等功能;对东岳校区电子阅览室的设备进行了更新,为图书馆添置了静音书车,在阅览室增加了自修区,建立了拥有190余台自主学习微机、3个讨论室和专业咨询人员的数字学习中心,为师生快乐学习、愉快工作创造条件。
师生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2011年,学校推出的任何一项哪怕是细小的举措,无不传递着学校自上而下对师生们的浓浓关爱之情……(校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