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寿大伯助学记
□本报记者 于 佳
一位扫地大伯,月收入2000多元,今年11月,他从积蓄里拿出7780元,替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学院的一名大二学生付了学费和住宿费。他的这一举动,近日在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成为美谈。
大伯名叫寿天仁,今年52岁,杭州人,去年2月来到杭电公共服务中心工作。见到寿大伯时,他正开着扫地车在校园里清扫垃圾、落叶。说起供大学生上学这件事,大伯忙摆摆手,“我只是做了力所能及的,不是什么大事。”
寿大伯说得轻描淡写,可一下子拿出7780元,对他的家庭也不是简单事,可这也是老人家多年的心愿。寿大伯说:“我们家里兄弟四人,我最小,早些年困难,家里把唯一一个读书机会让给我,可即便如此,每学期4块钱的学费也是亲戚、邻居一起凑齐的。1979年高三毕业,爸爸去世,安葬费也是亲戚、邻居一起凑的,我也没能再继续上学。所以,我很想能有一个机会,也帮帮别人,特别是成全想读书的梦想。”
高三毕业后,寿大伯先是卖冰棍儿,而后又去帮厨,学做水泥工,日子过得一直蛮紧张。如今,寿大伯两个女儿都已大学本科毕业,大女儿做护士,小女儿是教师。寿大伯说:“家里总算有点富余的钱了,就想用得有意义。”
寿大伯平时从不打牌,偶尔抽根烟,也是买5块钱一包的,一日三餐都在家里解决。寿大伯说:“我赚的不多,花的也不多,只有周末两个孩子回来,我去菜场买几个好菜,一个月除了家用,还能省下1000块左右。”
今年7月,寿大伯在新闻里看到开化有些小朋友是留守儿童,上学条件艰苦。寿大伯让大女儿打电话去联系,和一个小朋友结成对子,承诺供他读书,直到他大学毕业。
寿大伯说:“小学生读书开销不大,我想想还能再资助一个孩子,就在大学里又找了一名贫困的学生。”前两天降温,寿师傅去买了两件羽绒衣给学生送去。寿大伯说:“这位学生也很贴心,一看下雨了,就给我发短信,让我别着凉,还问我扫地要不要帮忙,我给他回复说安心读书就好。我会供他读书到大学毕业,如果他想考研究生,就供他到研究生毕业。”
寿大伯的工作每天从上午6点开始,一般到10点休息,下午1点又要继续,到5点结束。周末也要轮班清扫。同班组的同事都说他工作敬业,“扫地车因为每天工作时间长,轴承经常坏掉。叫修理师傅来修,每修一次150块钱。寿师傅自己研究了一下,学会了换轴承的方法,每次轴承坏了,换一下零件,只要10块钱就好。”